普洱茶只能产于云南,是地方保护主义还是普洱茶品牌推广战略?
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
下载APP 下载APP
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

普洱茶只能产于云南,是地方保护主义还是普洱茶品牌推广战略?

《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》(ProductofGeographicalIndication--PuerTea)(GB/T22111-2008)中规定,普洱茶为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,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,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。

普洱茶的地理价值

 

云南低纬度、高海拔的地理特点,加之热带雨林季风气候使其形成的大自然生态循环系统,造就了云南特定的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的特征,尤其是以乔木为主的森林生态系统,占中国的80%;六大水系(金沙江、澜沧江、怒江、伊诺瓦底江、原江和南盘江)和五大湖泊(滇池、洱海、芜仙湖、异龙湖和泸沽湖)构建了云南的水生生态系统;更重要的是以物种多样性见长,云南是名副其实的“动物王国”、“植物基因库”、“药林的宝库”、“菌类大世界”等。在这样的自然生态系统中诞生的普洱茶,就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农产品,而是大自然的基因表达,是大自然的最丰厚的恩赐。

 

乔木大叶种经历几千万年的演化,通过一次又一次的“物竞天择,适者生存、优胜劣汰”,完美地和当地的气候、地理、土壤、加工方式,甚至可以说风土人情融合在一起,使得云南大叶种茶树不仅多酚类物质、色素、氨基酸、嘌呤碱、糖类、皂甙、维生素等化学成分高于其他产区的茶树,就连矿物质内含的数量与质量也是它们(其他茶类品种)无法相比对的[1.陈杰普洱茶的地理价值——来自自然的启示],这为普洱茶后期陈化奠定了物质基础,这也是为什么普洱茶只能产于云南的原因。

 

普洱茶的工艺价值

 

普洱茶整个工艺围绕着两个重要元素,即微生物和酶,分阶段交互协作进行,特别是晒青工艺、渥堆发酵和后陈化过程。酶促反应主导的晒青毛茶制作过程,是普洱茶的初级发酵;其次是晒青毛茶再加工成紧压茶,以及熟茶渥堆发酵的预发酵阶段;最后压制成紧压茶,入仓后,以微生物主导的后陈化“厌氧发酵”阶段。


普洱茶为大叶种,鲜叶入锅“杀青”时,与锅壁接触时间极“短”,通过翻炒,抛、闷结合的方式,使得茶叶温度始终不会超过65℃。65℃,事实上是行业认可的,传统普洱茶加工的临界温度。这样做的目的,不仅使鲜叶迅速脱水、散发青草气,完成茶叶初期的生物转化,钝化了酶的活性,保留了微生物菌群的活力。


至此,不得不谈到另外一个关键工艺:干燥。普洱茶是以晒青毛茶为原料,顾名思义,就是大自然中太阳晒青而成。晒青毛茶与较低温杀青有异曲同工之妙。自然界中的地面温度远低于临界值65℃,因此,进一步保留了茶叶中的生物酶,保存了微生物群,使其在后期的陈化中,仍然能作用于茶叶,有助于普洱茶品质的形成。

“普洱茶只能产于云南”是“天时、地利、人和”的表达

 

云南是世界茶源,“万亩古茶园、千年古茶树、百岁采茶人”至今仍在贺开古茶园可见,是贺开古茶园的三大奇观,也是云南大叶种的长寿现象。云南大叶种在对外迁徙和传播的漫长过程中,为了适应当地的气候和人类活动,逐渐进化为适合生产其他的茶类的小叶种,这是自然进化和人类选择的结果。所以,普洱茶只能产于云南则是“天时、地利、人和”的表达。